AI遇到时尚,中国服装业开启“趣”与“美”
机器人迈着“猫步”走进秀场,AI软件可以进行智能制版,DeepSeek成为设计师的“私人助手”……当科技遇到时尚,不断碰撞出火花。
时尚是对美的追求,服装产业是“美丽经济”。在行业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AI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服装论坛及各类时尚活动上,人工智能成为业界热议的关键词。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8年,全球AI时尚市场规模将达到49.5亿美元。新技术正在为“美丽经济”解锁新玩法。 新体验,来一场与科技的双向奔赴
把服装和模特的图片选好,点击屏幕,即可生成时装展示的视频。在论坛现场,国内女装品牌歌力思董事长夏国新演示了AI在时装呈现中的应用。 和以往分享流行趋势、品牌资讯不同,这位深耕行业几十年的企业家在讲话中频频谈及蝶讯AI设计师、可灵等软件工具。“AI给服装及时尚设计带来的变化简直超乎想象!”夏国新感叹道。
科技变革日新月异,新技术总会带来新体验。 3月26日,上海新天地秀场。人形机器人走起“猫步”自带气势。近期多个品牌发布秀上,机器人或走上T台,或进行创意展示,为时装发布增添浓浓科技味。 不只是秀场,在时尚产业的多个环节,都上演着科技与品牌的双向奔赴—— 与AI同创。一位年轻设计师说,自己在DeepSeek给出的诸多灵感中,受机械元素启发,用齿轮转动的设计方案来展现未来主义风格。
用AI制版。AI服装设计软件“画衣衣”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尝试用人工智能赋能制版环节,通过扫描设计师图稿、调整参数,系统就可将“平面图纸”转为“立体制造”。 AI虚拟试衣。在淘宝等多个电商平台,进入商品页面,点击试衣按钮,就能线上“试穿”了解服装的剪裁和效果。AI试衣技术与电商的合作,成为时下潮流。 “人工智能正全面融入服装业的每个环节,为创作、生产和消费带来全新体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说,在行业新旧动能转换期、发展模式转型期、消费需求转变期,要用好技术,通过人工智能赋能产品、服务用户、构筑优势。 新模式,追求产业链智能协同
对服装业而言,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酷炫的体验,更有生产流程的重塑和产业逻辑的变迁。 论坛上,国内西装制造企业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冬梅分享了来自生产一线的AI实践—— 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大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起1600家店铺和2300家面料商,量体数据、材料备货等资源智能导入,一件定制西服从下单到制作完成只需几个工作日。“我们正从代工厂变成‘私人裁缝铺’。”胡冬梅感叹。
因为AI的加持,更多互联网平台、渠道商、供应商构建起新的连接,“智联体”的概念正在业内走俏。 “我们正探索以‘通用大模型+专业模型’的方式解决生产、销售、服务中的问题。”Style3D创始人刘郴说,在完成设计环节后,制造商可以引入制版模型生成版型,面料商可以调用面料模型进行材料设计匹配。以AI为“丝线”,正串联起产业每个环节。
“‘大模型+垂直小模型’的模式,增强了机器对行业的理解,也不需要依赖超大规模的算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蔡恒进认为,通过较低成本部署AI的探索,正加快推动行业智能化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明确,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消费品工业的融合应用。